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也是我國農業機械化跨入中級階段的第一年。在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即將召開和建國59周年前夕,我們齊聚在美麗的北國春城長春,召開全國農業機械化示范區建設經驗交流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全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在河南考察農村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落實《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和中央1號文件關于建設農機化示范基地的要求,全面總結一年來農機化示范區建設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經驗,分析農業機械化面臨的新形勢,研究部署今后一段時期示范區建設工作。昨天,大家在九臺、榆樹考察了吉林省的示范區建設情況,參觀了“三秋”機械化收獲現場。剛才,聽取了部分省和示范區典型經驗介紹,很受啟發,希望大家相互學習和借鑒。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深刻認識建設農機化示范區的重要意義
去年,我部決定在全國開展農機化示范區建設工作,100個縣市和農場被確定為首批全國農機化示范區。開展示范區建設,探索新路子,積累新經驗,對于促進新時期農機化又好又快發展,為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保障和支撐,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建設示范區是促進新階段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迫切需要。2007年,全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了42.5%,農業勞動力占全社會總勞動力的比例降至38%,按照農機化發展階段劃分標準,我國已進入農機化中級階段,這是一個歷史性跨越。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農機化的發展。胡錦濤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前不久,胡錦濤總書記在河南考察農村改革發展情況時指出,現在國家有農機補貼政策,農民購買農機積極性高,農機企業面臨著發展的黃金期。要求加強先進適用農業機械的研發和生產,不斷提高農業技術裝備水平,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溫家寶總理指出要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采取相應政策措施促進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回良玉副總理強調,推進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發展中一件帶有方向性的大事,是轉變農業生產方式的迫切需要。今年中央1號文件對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提出了明確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要求,實現新階段農機化又快又好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和歷史使命。根據已實現農業機械化國家的經驗,中級階段后,農機化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但也是各種矛盾的凸顯期,有效供給不足,體制機制性障礙都會顯現出來。我們必須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在解決體制機制性障礙和各種矛盾方面積極探索,在加強農機化管理、完善農機化促進政策、提高引導調控農機化發展能力方面積累經驗,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道路。建設農機化示范區就是要在農機化技術集成、機具研發推廣、管理方式、服務形式、投入機制等方面進行創造性示范,典型引路,以點帶面,有利于推進新階段農機化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建設示范區是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的客觀要求。“十一五”以來,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正經歷著深刻變化,主要表現為:農業發展呈現供求偏緊、價格整體攀升,保障糧食安全和農產品供求平衡的難度不斷加大;農村勞動力供給將逐漸進入結構性短缺的新階段,農業兼業化、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將越來越明顯;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發展階段,城鄉關系發生深刻變化,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農村改革的要求日益迫切。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業裝備水平,是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的重要措施,是推進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改革,實現農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產業化的重要途徑,是縮小城鄉差別,提高農業與農村經濟整體水平的重要手段,對實現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農機裝備水平還不高,裝備結構不夠合理,綜合機械化水平還較低。糧食作物中,除小麥耕種收基本實現機械化之外,玉米收獲、水稻栽植機械化水平還很低,2007年玉米機收水平僅7.2%,水稻栽植機械化水平僅11.1%,水稻機收水平也只有46.2%;經濟作物、林果業、畜牧業、漁業機械化以及設施農業等方面,有的還沒有破題,有的有待于深入發展;從區域發展看,平原地區、經濟發達地區機械化水平較高,而丘陵山區、經濟欠發達地區仍處于初級階段。開展農機化示范區建設,就是主動適應新形勢,在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緩解勞動力短缺壓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等領域率先取得發展,為全面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現代化探索道路、積累經驗。
(三)建設示范區是加快農業技術集成和新型農機具普及應用的重要措施。農業機械是農業科學技術集成創新和轉化應用的重要載體。我部提出“十一五”期間要大力推廣11項先進適用農機化技術,但目前推廣運用的廣度、深度還不夠,一些技術和機具研發滯后,推廣應用不快。如:
玉米收獲機、免耕播種機等研發滯后,雜交稻、超級稻插秧和免耕栽培機具、技術還不夠成熟,機具適應性、可靠性有待提高;丘陵山區需要的小型、輕便、耐用的農機具滿足不了要求;棉花、甘蔗、馬鈴薯、油菜收獲等高性能農機具有的處于研發和初步推廣階段,有的還是空白。需要充分發揮生產企業、科研院所和推廣機構的作用,積極推動農機化科技創新,建立農機與農藝專家協同攻關的有效機制,結合農業生產實際,研究開發先進適用、節能環保、安全可靠的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新機具。通過在示范區的試驗集成,完善機械作業標準和農藝規范,不斷改進質量,為全面推廣做好準備。開展示范區建設,建立農機化試驗示范基地和科技創新基地,可以推動農業科技集成應用和新型農機具研發。
(四)建設示范區是推進農業機械化體制機制創新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我國農業機械化取得了快速發展,2004年以來,綜合機械化水平每年都以2個左右的百分點增長。農機化快速發展的動力既有政府的因勢利導,積極扶持,也有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強烈需求;既有農機研究院所和工業企業的不懈努力,也有農民和農機戶以及農機服務組織的重要貢獻;既有農機具在品種、結構、質量方面的全面進步,也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重要保障。但就目前來看,各級政府在農業機械化上的支持政策與農業發展對機械化的需求還不對稱,農機化管理體制、服務機制和投入機制尚不完善。要將目前的發展態勢保持下去,必須在體制機制創新上取得突破。開展示范區建設,一是可以積極探索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創新和發展經驗。多年以來,我們在培育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農機作業公司等新型服務組織,探索跨區作業等社會化服務形式和運行機制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我國農機服務組織規模小,組織化程度還較低,如何將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在一個區域全面推開,需要各地加大示范創新力度,看準的大膽嘗試、大膽創新,不斷總結完善服務形式和機制。二是可以積極探索農機化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經驗。近年來,隨著購機補貼政策的實施,農民購買農業機械的積極性極大提高,機具保有量快速增長。但農機化技術推廣、安全監理、試驗鑒定等公共服務能力較弱,農機維修、機庫棚、機耕道等基礎設施落后,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制約農機化發展的因素。通過示范區建設,整合資源,發揮中央和地方的積極性,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切實加強農機化公共服務能力和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可以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的經驗。目前,農機化政策扶持體系和投入機制尚不完善,特別是吸引金融信貸資金、工商企業等社會資本的能力較弱。建設農機化示范區,有利于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整合社會資源,優化要素配置,共同促進農機化持續快速發展。
總之,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對農機化提出了新的任務新的要求,也給農機化發展創造了良好發展機遇。開展示范區建設是農機化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是走中國特色農機化發展道路的具體實踐,是開創農機化工作新局面的有力舉措。我們要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戰略高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切實抓好農機化示范區建設工作。
二、認真總結農機化示范區建設的成效和經驗
一年多來,各地因地制宜,求實創新,認真實踐,積極探索,形成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以全國示范區建設為引導,帶動了省地縣多層次示范區建設工作的全面展開。全國100個示范區建設布局廣泛,示范內容全面,糧食作物、經濟作物、林果業、畜牧業、漁業、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初加工示范各具特色,平原、丘陵、山區、牧區均有覆蓋,示范面積達到1000多萬畝。其中有80個示范區進行了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51個示范區進行了油菜、花生、棉花、薯類、茶葉、甘蔗、蔬菜等特色作物機械化示范,24個示范區進行了畜牧業、漁業生產機械化示范,15個示范區開展了林果業機械化示范,19個開展了農產品加工業機械化和設施農業示范。許多省區市以全國示范區建設為契機,根據本省區市實際情況又確定了一批省級、地級、縣級示范區,形成了多層次的示范網點,全面推進示范區建設工作,在更大的范圍探索農機化發展道路與經驗。
(二)狠抓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機械化,促進了農機化新機具新技術的示范推廣。一是糧食生產機械化示范成效顯著。各地特別是糧食主產區將主要糧食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作為示范重點,在重點作物和關鍵環節實現了突破。黑龍江、吉林省的幾個示范區,著力解決土地板結嚴重,犁底層逐年上移,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越來越弱的難題,大力開展機械深松技術和水稻機插秧技術示范,糧食增產能力得以提升。另外,針對水稻育插秧、玉米機收等薄弱環節,各示范區采取加大示范培訓和購機補貼力度,加快了推進步伐,促進了糧食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的提高。二是經濟作物等特色機械化示范全面展開。浙江、湖南、安徽、廣西、青海、云南、新疆兵團、上海等省區市在茶葉、油菜、甘蔗、蠶豆、馬鈴薯、烤煙、糧食烘干、保護性耕作以及農機節能減排等多作物、多環節、多領域開展示范,推廣應用了一批新機具、新技術,促進了當地特色作物的發展。三是畜牧水產養殖機械化示范取得新進展。如新疆新源縣在新源鎮等5個鄉鎮建立了11個牧草生產機械化技術示范區和5個玉米青貯示范區,現代畜牧業機械化的雛形已經具備。內蒙古在大力推進草原畜牧業機械化示范方面卓有成效。廣東省番禺區針對水產養殖面積大,養殖機械化水平不高的實際,加大水產養殖機械的推廣力度,2007年共推廣增養機、投餌機、飼料攪拌機等養殖機械2500多臺套,促進了番禺區優質水產養殖的發展。四是林果業機械化示范亮點突出。陜西白水縣立足果業發展,在6個村建設5萬畝機械化示范推廣區,核心示范區的果業生產機械化水平超過90%,極大促進了果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五是山區機械化示范開始破題。重慶、福建、吉林、貴州、云南等省區市在山區半山區機械化方面開展示范,收到好的效果。如福建省建寧縣抓住水稻、煙葉、建蓮等主要產業,走出了一條山區縣發展農業機械化的新路子。
(三)著力改善農機裝備結構,提高了示范區農機化的裝備水平。各示范區堅持走速度、結構、質量協調發展的路子,把落實好購機補貼政策作為重要抓手,在確保農機總量穩步增加的前提下,著力調整好農機裝備結構。許多省份一方面提高了大馬力、高性能、復式作業等新式農機具的單機補貼額度,促進了農機裝備的更新換代;另一方面通過制定省級補貼目錄,加大地方財政補貼力度,在示范區內開展了適合本地區特點的農機產品補貼工作,較好地促進了農機裝備總量增加和結構優化。吉林省示范區新增大型農機具1.4萬臺(套),其中:大型
拖拉機4600臺,玉米收獲機1100臺,水稻
插秧機1000臺,水稻收獲機700臺,播種機1200臺,其它機具5200臺,大幅度提升了農機裝備水平;廣西壯族自治區武鳴縣通過購機補貼政策的拉動,抓住重點環節和特色作物,不僅增加了400多臺大馬力拖拉機、128臺水稻插秧機,而且也購置了100多臺適合地方需求的甘蔗中耕培土機,做到總量增加和結構優化。
(四)培育新型農機服務組織,推動了農機化管理機制和服務形式的改革創新。在廣泛開展農機化技術示范的同時,各省區市還積極探索農機化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管理方式、服務形式。吉林、黑龍江、山西、內蒙古、上海、浙江、山東、江蘇、廣西、湖南、安徽、貴州等省區市的示范區在這些方面做的較好,取得了積極成效。如:吉林省榆樹市積極促進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五棵樹鎮合發村對原農機隊經營機制進行改革,采取農民承包土地入股、個人資金入股等辦法,成立農機合作社,全村一半以上的土地得到流轉,實現了規模經營。農機合作社不僅承擔了全村的農機作業,還開展對外農機作業和工程開發;不僅合作社本身實現了可喜的經營效益,2007年實現利潤45萬元,而且促進了全村養殖業、加工業等產業的發展。內蒙古在示范區實施機械化規模生產方式示范,組織農機大戶和服務組織開展訂單服務、承包作業、承包經營土地,實現作物集中連片種植、統一機械化作業面積341萬畝,全區示范區輻射帶動面積2000萬畝以上,占全區耕地面積的19%。黑龍江墾區在創新農機化管理方式上走在全國前列。如紅星農場運用“3S”(GPS、GIS、RS)技術,開展農機數字化、網絡化、科學化管理,實現了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農機化“120”服務。
全國農機化示范區建設工作雖然只有一年多時間,但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較大進展和可喜的成效,各地在積極的探索實踐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政府高度重視,是搞好農機化示范區建設工作的關鍵。全國100個農機化示范區確定以后,大多得到了省、市、縣各級黨委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從各地的實踐看,凡是政府重視的地方,示范區建設工作就開展得好。如,吉林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就吉林全程機械化示范區建設工作做出安排,省政府成立了農機化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對資金投入、建設規劃、建設內容等進行研究和部署;湖北省委省政府把這項工作納入政府工作統籌安排,由政府牽頭成立領導小組,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工作;山東、內蒙古、新疆等省區政府也高度重視農機化示范區建設工作;許多示范區所在的市縣成立了政府領導掛帥、多部門參與的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將示范區建設作為一個重要任務,認真落實各項措施。這些地方由于政府的重視,形成了各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各項工作措施就能得到保障,示范區建設工作開展得扎實有效。
——科學制定規劃,是實現農機化示范區建設目標的基礎。制定示范區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對確保示范區建設順利進行十分重要。通過開展這項工作,可以理清建設思路和方法,明確目標和任務,使農機化發展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各示范區按照農業部“要爭取利用5年左右的時間,將示范區建設成為各類先進適用農機具和農機化技術試驗示范基地、科技創新基地”的要求,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科學制定規劃目標、建設內容、實施措施。有的省示范區建設規劃和方案由省農機局統一組織力量協助編制,有的示范區是由市縣人民政府牽頭組織編制。在規劃和方案制定過程中,廣泛聽取有關部門、專家以及基層群眾的意見建議,特別是農機大戶和專業合作組織的意見,確保了規劃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和廣泛的群眾基礎。
——廣泛爭取投入,是推進農機化示范區建設的保障。開展示范區建設需要必要的資金投入。盡管示范區建設剛一年時間,各示范區不等不靠,克服困難,在拓展投入渠道,促進完善示范區發展機制方面,探索出了不少好的做法,取得了好的經驗。一是爭取政府投入,引導農民參與示范建設。據不完全統計,除購機補貼資金外,全國100個示范區中有55個示范區積極爭取到地方政府示范推廣資金1億多元。寧波的余姚市、廣西武鳴縣還發揮示范項目資金的引導作用,吸引農民和社會資金投入示范區建設,分別達到800萬元和2500萬元。二是吸引工商企業投資。浙江省路橋區充分發揮民間資本雄厚的優勢,引導工商企業投資8000多萬元興辦農機服務產業,并在該區建立了**家由工商企業投資組建的農機合作社--金穗糧食全程機械化生產合作社;內蒙古自治區制定完善激勵機制,引導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機科研、生產、營銷、維修企業參與示范區建設。三是爭取金融支持。吉林省積極協調農業銀行,簽署協議,支持農機化示范區建設。福建省建寧縣財政部門積極幫助協調農業銀行、信用社對農機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機戶購置新機具給予優惠貸款;湖北省荊門市積極探索購機貸款擔保模式,采取聯保基金擔保、農機具抵押擔保、農機生產銷售企業提供擔保等辦法,支持農戶購買大型農機具。四是利用外國政府貸款。黑龍江省富錦市實施了2個“利用外資貸款組建現代農機合作社”項目;云南省沾益縣利用“韓國實物貸款項目”,引進農機設備總值550萬元。
——注重宣傳引導,是形成示范區建設良好環境的手段。加強宣傳引導,搞好農民和機手培訓,對營造示范區建設良好氛圍,擴大示范區建設的影響,使各級領導、有關部門、社會各界關心支持農機化發展,使廣大農民認識和接受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實現農業機械的普及應用,有著重要作用。各示范區利用多種渠道、各種媒體,積極宣傳農機化政策法規,宣傳農機化在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中的作用,宣傳示范區建設的重要意義、政策措施和成效和經驗,農機化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同時積極開展農機化技術培訓,舉辦多種形式的示范現場會、培訓班、技術咨詢等活動,將農機化技術送到田間地頭,送到農戶手中。許多示范區將農機化技術培訓納入陽光工程、科技入戶等項目實施,加快了農機化技術的普及推廣。
在充分肯定成績和取得經驗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們在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有的地方對示范區建設還不夠重視,有的還沒有制定建設規劃方案,有的工作還停留在表面,沒有具體措施。二是一些地方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尚未形成多元化投入機制,有的僅寄希望于國家的投入,爭取地方及各界的支持的主動性不夠,力度不夠。三是一些地方示范區建設思路不夠清晰,建設目標不明確,示范特點不突出。四是有的地方農民參與示范區建設的程度低,農民在示范區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和積極性發揮不夠。
我們既要看到成績,又要看到問題,既要總結經驗,又要繼續探索。要深化認識,理清思路,大膽實踐,在示范區建設中不斷取得新成效、新經驗。(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