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羅曉>>環球農機>>
(推薦)
美國農業機械化掃描
王素霞
一、政府大力扶持產業化農業
美國有2.6億多人口,幅員遼闊,人少地多。耕地面積占國工面積的20%。農、林、漁業部門就業人數約360萬人,占總人口的2.6%。農業生產總值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7%,也可說是該國的弱質產業。政府對發展農業采取了多項優惠政策,鼓勵農戶促進生產、增加出口,農業銀行向農戶提供出口低息貸款。在美國,農產品總產量中,凡其加工成商品可供出口達50%以上的農產品,均有權申請宣傳補貼。農產將參加出口展覽的場次及工作成效上報農業部的出口部門,可以按開支和成效報銷部分或全部展銷費用。農業部將各國的農產品需求情況和關稅規定,每半個月向農戶發布一次信息,農產品上市1500美元以下的可免稅。
美國農戶是土地的經營管理者,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農戶的土地多來自世襲或租賃。農業經營以家庭為主,均為私營,土地私有化。但農戶可以將土地抵押給銀行,也可以用來出租。銀行可以將抵押的土地出租給農戶經營。農戶經營活動主要是管理。美國農業是一個高度分工協作的產業,農場的耕作、播種、施肥、噴藥、灌溉、收獲、加工等,可以自己動手,也可以請服務公司全過程代辦。農業產業化很成熟。農戶的任務是制訂計劃,掌握各個環節的時機和技術,提出生產過程中的措施和要求,各個環節的工作均可交給服務組織辦理,雙方事先訂好合同,明確任務和要求。由于產業化鏈條—環緊扣一環,時間銜接得很好,以每個農戶經營者均可管理200km2以上的土地。加州水利設施很完善,以噴、滴灌為主,農戶和水照價付款,所以要根據季節、作物生長情況、氣候等條件,設置噴灌時間和流量,以利于節約用水。美國制定了有機農業法,種植有機田要進行注冊,施什么肥,灑什么藥,何時施用,購自何處,以后生產出來的產品銷售何方,都要做好記錄,3年備查。加州的農業可稱得上產業化農業。
二、分工明確的服務網絡
美國農業機械化程度很高。加州的農業99%實現了機械化,人工只負責極少的邊角作業。農業機械從設計、制造、銷售到培訓、使用、維修服務等,均在市場中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分工協作關系,農機化經過制造商—銷售服務公司一農戶3個環節得以實現。制造商承擔研究、開發和改進、制造機器的任務。美國對農業技術的科研經費投入較大。大學和研究機構均可得到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服務中心的指導和支持,中心有專人負責農機化工作,各州立大學也有從事農業工程研究的部門。制造商可以同研究部門合作開發新產品,也可利用自己的力量開發或研制產品。制造商本身不零售農機具,而是在各個地區委托代理商銷售。制造商對申請代理的經銷商進行考察和對比,盡可能尋找推銷能力強、信用好、資金充足、服務和維修力量較雄厚的銷售商作代理,雙方簽訂代理合同。制造商為每臺主機購買產品責任險,并供應零配件。經銷服務組織的類型較多,除代理制造商銷售產品外,還從事零配件銷售、產品租賃、維修保養和對各種新機具進行推廣演示以及組織各種專業的服務,如耕地、播種等。有的自行經營種植業、畜牧業和牛奶生產加工業等,如加州圖拉瑞縣林德爾公司就擁有自己的牛奶加工業。經銷商要對機手進行培訓,農戶或服務組織要為機手購買保險,只有培訓合格才能購買保險。農戶或服務組織、機手、保險公司3者要訂立合同,發生安全事故按合同規定進行裁決。屬于質量事故,由各農機專業質量委員會鑒定,提出發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交法院裁決。農機生產、銷售、服務等均為市場行為,政府不可干預。
三、活而不亂的管理體系
美國農業生產過程由市場進行調節,但市場體系、信息發布、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等,政府從宏觀上加以調控。聯邦政府設有農業部,雇員達7~8萬人,各州均設有農業廳州以下的縣,部分縣設有農業局,縣以下的市一般不設農業局,但有專人負責農業工作。政府對農業資源進行調查研究,引導農戶合理利用和保護資源,對農業基礎設施進行投資。經多年開發,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如中部平原土壤肥沃,是美國糧食作物主要產區,盛產玉米、大豆等,畜牧業也相當發達。西部有洛基山脈,沙漠較多,干旱缺水,水源多在加州北部。政府籌資修建自北往南貫穿長達800km以上的水渠,以供應加州用水。為防止沙漠擴大、風沙侵襲,政府定期用飛機向沙漠撒播樹籽。盡管樹苗成活率不是很高,但沙漠上總能長出許多1m左右高的灌木和仙人掌,起到了固沙和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西部的氣候環境適宜發展旱作農業。加州主要種植水果(葡萄、開心果、柑橘等)、棉花、牧草(苜蓿為主)等經濟作物。東部丘陵免耕地以種植小麥、玉米、牧草為主。為保護地力,推薦休閑、輪作、免耕或少耕辦法,秸稈甚至還田,并在機具研制方面給予保證。為聽取農產的意見,政府每年有一個聽證會,由農場主代表或社會人士到會向政府提出意見和要求。各種農業行業均有自己的協會,是非盈利性服務組織,為農戶提供產品展銷、宣傳、辦信用卡服務,并代向行業賣保險。政府很重視農業新技術的推廣,每個縣都有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組織大學、科研部門推廣新技術。政府的主要職能是把好產品質量關,尤其是對食品、藥品要專門管理,不定時地在市場抽查。同時接受產品質量投訴,并組織專門機構調查。美國農業高度發達,勞動生產率很高。糧食產量約占全世界的1/5,期中大豆、玉米的產量均占世界總產量的2/3,小麥占了近50%。糧食作物除供應本國需要外,還大量出口,是世界上**大的農產品出口國。
四、競爭激烈的農機市場
美國自20世紀40年代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以來,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機主要是更新、換代、開發新品種,市場日趨飽和。20世紀90年代初,農機銷量下降幅度較大,1992年比1991年銷量減少14%,有的農機企業如凱斯公司已被國外公司收購。農工工業日益依靠出口,主要制造商約翰、迪爾公司和紐荷蘭公司等企業均在外國設立分銷代理機構。美國制造的農機具偏向大型、高檔,中小型農機,特別是小于74kW的機械,因制造成本關系,從日本、加拿大和歐共體進口。打入美國市場的亞洲企業主要有日本國久保田和韓國大宇。我國農機企業也曾作過向美國出口農機的嘗試,但至今沒有成功。我國農機成本相對較低,但水平和質量尚未能適應市場要求。據曾為進口我國農機作過努力的人士介紹,主要問題如下:三漏現象比較嚴重,不適應環保要求;手工換擋困難,不能適合自動變速要求;外表面粗糙、棱角尖銳容易傷人,轉動部分外露,很不安全;噪聲、廢氣超標;駕駛室舒適度差;座椅太小,不適合美國人土乘坐;產品沒有責任保險,無人敢經銷;動力輸出軸的作用單一,可配套的農具太少等。如能針對美國的需求改進設計,提高質量和檔次,有可能與美國的二手農機爭奪部分市場,但是要對產品購買責任險,是一個必須認真解決的問題。美國農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一是三面靠海,一面傍湖,一年四季分明,淡水資源豐富;東西海岸地勢較高,中部為平原,臺風、寒流難以侵襲,少受旱澇影響。二是人少地多,土地肥沃。三是工業化水平高,農業基礎設施如水利、道路、電力保證、油料供應等均相當完善。除了客觀條件之外,有不少做法值得我國借鑒。如:政府扶持措施得力,對象明確,補貼直接到農戶;方向對頭,關鍵看是否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考核有據,以參展量和出口量來衡量,有利于調動農產生產經營的積極性。政府引導和監督比較實際,不搞花架子。在農機服務組織中,對美國農業方面已有了一支相當活躍的隊伍,他們要在市場競爭中求生存發展,全靠優質高效和安全的服務,是農業機械化的中堅力量。
(信息來源:《南方農機》 )
發表于 @ 2008年06月30日 22:59: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