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中國一拖:在農機補貼拉動下再造“東方紅”
中國一拖:在農機補貼拉動下再造“東方紅”
到過洛陽的人都知道,洛陽有個“十里紅拖城”。古都洛陽,在新中國曾作為一個戰略性工業基地而存在,說起洛陽的工業,當然得說到中國一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十里拖城的歷史,可以見證整個新中國制造業的歷史。
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始建于1955年10月,是國家“一五”時期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作為新中國建設的第一個拖拉機制造企業,一拖見證了新中國工業化發展的全過程。50年來,一拖生產出近300萬臺“東方紅”拖拉機,在糧食短缺的年代,中國60%以上的機耕地是東方紅拖拉機耕耘的,一拖生產的大中拖社會保有量一直穩居全國第**,“東方紅”成了中國農業機械化的代稱。
目前,中國一拖已經擁有農業機械、工程機械、動力機械、車輛和關鍵零部件等產品組成的“東方紅”產品家族,“東方紅”商標是中國農機行業第**個“馳名商標”,有著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目前,中國一拖已完成了從傳統工廠制到現代公司制企業的戰略轉型,始終位居中國企業500強之列。
“東方紅”,中國農機化的代名詞
60年前,“耕地不用牛”是中國農民近乎童話的夢想。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資金匱乏,中央硬是拿出4億多元,從國外進口了2.8萬臺拖拉機。但這對于新中國80多萬個村莊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于是中央決定,加速建設中國第一個拖拉機制造廠。
但是,這第一個拖拉機廠建在哪里?1954年1月8日,在對80多個城鎮考察之后,國務院有關領導向毛澤東作了匯報,毛澤東笑言:洛陽九個朝代的皇帝都住了,還放不下一個拖拉機廠?就是這句話一錘定音,中國一拖落戶洛陽,同時拉開了中國農業機械化的大幕。
1955年10月1日,昔日隋煬帝的皇家御園,一瞬間變成了建設工地。當第一根鋼樁釘進這古老的土地,成長起來的不僅僅是廠房和流水線,還有6億農民對農業機械化的渴盼。
1958年6月30日,一拖生產出第一爐鐵水;7月5日,生產出第一批鍛件;7月8日,生產出第**臺油泵;7月13日,生產出第**臺柴油發動機;7月20日,新中國第**臺拖拉機披紅戴花,在敲鑼打鼓的人們護送下,隆隆地開出了一拖大門。
第**臺拖拉機誕生后,大家都想給它起一個響亮的名字。機械工業部提名叫“鐵牛牌”拖拉機,洛陽市文化局的文人們也曾聚在一起,提出叫“白馬”、“龍門”兩個牌子。后來,當時廠辦的一位副主任聽見劇團的人在唱陜北民歌《東方紅》,猛然想到,何不就叫“東方紅”呢?“東方紅”,傳達了新中國翻身農民的喜悅心情,代表了企業崢嶸向上的精神風貌,也預示著一拖和中國農業機械化的美好明天。這名字很快也得到了機械部的批準,唱響全球的“東方紅”品牌閃亮登場。
1959年11月1日,一拖舉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禮。當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譚震林莊嚴宣布:“中國人民耕地不用牛的偉大時代到來了!”
50年來,一拖生產出近300萬臺“東方紅”拖拉機,在糧食短缺的年代,中國60%以上的機耕地是東方紅拖拉機耕耘的,一拖生產的大中拖社會保有量一直穩居全國第**。“東方紅”成了中國農業機械化的代稱。在工程機械、動力機械和運輸機械領域,“東方紅”產品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東方紅”商標是中國農機行業第**塊“馳名商標”,在中國廣大農村有著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厚重、深遠的歷史,使“東方紅”拖拉機,在中國人民心中有著難以替代的影響力。
瞄準市場,不斷實施產品變革
隨著市場經濟在中國的全面實行,一拖順勢求變,與時俱進,今天仍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1981年,中國改革開放拉開帷幕,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一下子把廣袤的沃野裁成了一塊塊“面條田”,一拖在單一計劃經濟體制中專一為農業生產的大型履帶拖拉機失去了用武之地。這一年,東方紅履帶拖拉機從1980年的2.45萬臺,跌到了1.2萬臺。企業接連參加了由國家組織的鎮江、合肥、邢臺三個大型訂貨會,都一無所獲。**終,一拖人還是一頭扎進農村,開始了一拖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尋覓與調查。就在這一年,一拖兵分6路派出1000多人,奔赴兩湖、兩廣、西北、東北等15個省47個地區106個縣進行調查,帶回了“農民設計師”的產品設計思路:造點小拖,價格相當于一頭牛,但有3頭牛的力氣,會犁地又能跑運輸……
這,僅僅是一個開端。中國**大的農機企業,由此開始了艱難的市場化改造與發展之路。28年間,中國一拖成為國內生產小四輪拖拉機**多的企業,目前已有200萬臺下線,許多中國農民是開著東方紅小四輪拖拉機走上富裕的道路。更為重要的是,企業嘗到了適應市場、不斷培育新的競爭優勢的甜頭,開始了持續不斷的產品變革。
其間,一拖對履帶拖拉機進行了24個重大的技術改造,隨后又研發出80馬力、100馬力到160馬力履帶拖拉機,使該機型的技術水平從上世紀的50年代一躍進入90年代。
為進一步適應市場需求,從上世紀80年代初,一拖開始全方位引進國外先進的拖拉機、發動機和工程機械產品的生產技術,力求使產品檔次趕上發達國家水平。在引進過程中,一拖堅持硬件和軟件相結合,以軟件為主;引進和消化吸收相結合,以消化吸收為主。從意大利引進的菲亞特拖拉機、英國里卡多公司的柴油發動機、德國寶馬公司的壓路機等產品國產化率均達到100%。
市場在給一拖人帶來苦澀記憶的同時,也帶來了豐碩的成果。目前,中國一拖已經發展成為農業機械、工程機械、動力機械、車輛和關鍵零部件等產品組成的“東方紅”產品家族。其中大馬力拖拉機產銷位于行業第**,農村工程機械位于行業第**,柴油機位于非道路用柴油機行業第**,壓路機位于行業第二。
隨著國內外市場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中國一拖加快了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為了和國際市場接軌,東方紅產品的國際注冊商標為YTO,十幾種拖拉機、叉車、柴油機產品分別通過了E-Mark認證、CE認證、OECD認證、EPA認證。
到2008年,一拖的境外組裝廠、辦事機構數量達到30多個,產品累計出口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開拓創新,貫穿改革發展全過程
2006年,一拖人追尋13年的“百億夢”終于實現。省發改委經濟研究所所長鄭泰森說:“一拖的復蘇,可以說是河南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
在為“百億工程”的實現歡慶的同時,中國一拖董事長劉大功提出,“百億”可以是繼續發展的平臺,也能是企業難以逾越的“天花板”,預防“百億天花板”的選擇,就是要持續不斷地創新。之后,企業發布了《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創新宣言》,在集團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的年度工作報告里,“創新”這個詞被提及了73次,各職能部門制訂的年度業務計劃中,凡沒有實質性工作創新內容的,都被打回重新制作。企業出資百萬元獎勵創新活動,圍繞創新進行的一系列薪酬調整、項目激勵也全面開展。
在中國一拖的大門兩側,“生存勿忘質量,發展必須創新”的企業訓條格外醒目。劉大功說,回顧一拖幾十年的歷史,創新貫穿了企業改革發展的全過程。技術創新支撐了產品結構調整,管理創新促使企業效率不斷提升,制度創新一次次激發了企業活力,文化創新把握了企業改革發展的基本方向,持續不斷的創新有效地提升了企業的核心能力。
在技術創新領域,一拖立足自主研發,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集成創新,研制開發了大型拖拉機、柴油機、小麥/水稻聯合收割機、壓路機和農村工程機械等擁有自主產權和知名品牌的系列產品,推動了我國拖拉機產業的技術升級。以重點技改項目為依托提高制造技術,大型輪式拖拉機產能從5000臺增加到3萬臺,柴油機產能從1.5萬臺增加到10萬臺,新增中輪拖產能1.5萬臺,工業推土機、壓路機等制造能力也得到較大提高。形成了以大輪拖整機產品技術為平臺,以柴油機、變速箱、車橋、覆蓋件等為關鍵要素的大輪拖黃金供應鏈,有效提升了產品的競爭優勢。在管理上,一拖探索實施分治管理,形成了“專業廠模擬法人”,人、財、物、產、供、銷、責、權、利“九統一”,橫向市場化運作為特征的管控模式,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以產品經營為主體、以戰略聯盟和資本運作為兩翼的“一體兩翼”戰略結構,將內部管理型戰略和外部交易型戰略有機結合和運用,為獲得與發展核心能力提供了根本途徑。構筑“管理再造”戰略支撐,引進科爾尼、零點、中機企協等管理咨詢機構,對企業發展戰略、管控模式、結構調整等戰略問題進行咨詢,實施戰略事業單元管控模式。同時,建立以資產回報為導向、以現金流管理為主線的綜合績效考評體系,改善了資產運營效率,提高了經濟運行質量。
一拖建立規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成功實現了企業體制的戰略轉型,并逐步發展成為多元股東持股、國有控股的現代公司制企業。集團公司和子公司的產權多元化,放大了國有資本的功能,實現了對社會資源的有效控制和充分利用,使國有資本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明顯增強。
在“出第一的產品、育第一的人才、創第一的業績”核心價值理念的引導下,中國一拖樹立“為用戶創造價值”理念,把市場導向的原則貫徹到企業價值鏈的各個環節;樹立“為股東創造價值”理念,使經營者的行為與股東目標保持一致;樹立“追求產業位勢”理念,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努力保持技術領先和競爭優勢。在企業文化強有力的牽引下,一拖確保了改革發展的基本方向。
劉大功說,在改革開放大潮中,中國一拖始終面臨著慢進則退,不進則衰的競爭態勢,面臨著國有企業體制僵化、機制不活的嚴重障礙,面臨著粗放增長、資源約束的瓶頸,面臨著國際競爭、行業整合的嚴峻考驗。應對這些深層次的危機,企業可以依托的就是創新,創新貫穿于改革發展的全過程。
戰略轉型,重新打造“東方紅”
今年前7個月,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等惠農政策直接拉動下,配合產品結構、組結構和市場結構的調整,中國一拖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7%,利潤翻番,其中大馬力拖拉機增長54%,中馬力拖拉機增長60%,柴油機增長44%,收獲機械增長97%,企業繼續快速平穩增長。
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一場再造“東方紅”的戰略轉型,也在這個有著50多年歷史的特大型國有制造企業展開。
長期以來,由于農村購買力水平偏低,我國農機制造企業一直處于價值鏈低端,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來自簡單生產制造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受到擠壓,企業傳統的商業模式遇到了嚴峻挑戰。劉大功提出:“必須順應當今國際產業結構向知識、技術、服務密集的方向調整的要求,大力推進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由傳統制造業向現代制造服務業的轉型。”他強調,“對這個重大戰略問題認識的早與晚,推進的快與慢,效果的好與壞,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興衰成敗。”
2008年,中國一拖與美國、奧地利等國的研發機構合作,加快實施了中國大馬力拖拉機更新換代的“AVL項目”,中國**大功率的280馬力拖拉機已進入生產準備階段,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200馬力動力換擋拖拉機,完成了第一輪樣機試制和試驗,更大功率的300馬力動力換擋拖拉機投入試制,新一代K系列柴油機完成產品設計,液力傳動的160馬力工業推土機開始批量生產。
為保持技術領先,一拖在全球范圍內引入拖拉機整機控制技術、柴油機電控技術、傳動系無級變速技術等方面的高層次人才,在加快推進戰略產品研發的同時,建立核心人才梯隊;以重點研發項目為載體,加強與美國西南研究院等研發機構的合作,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加強與國際知名零部件供應商合作,整合研發流程、同步開發,縮短研發周期,加快產品商品化進程。
為適應制造業利潤向價值鏈兩端轉移的趨勢,一拖積極探索從傳統制造業到現代制造服務業戰略轉型的路徑。從單一為用戶提供產品,向為用戶提供整套解決方案轉移。他們提出并實施“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整套裝備解決方案”,以幫助農民實現生活富裕為核心,提供農田耕作成套裝備、村際運輸裝備、農村工程裝備、農村環衛裝備等各種裝備解決方案,包括咨詢、培訓、指導、維護服務產品,這些“解決方案”增強了中國一拖的市場競爭能力。
傳統制造型企業,采購部門基本上只是承擔降成本、保供應的職能,戰略轉型要求采購也是企業重要的利潤源。一拖積極探索向現代制造服務業轉型的路徑,積極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不斷加大資源整合力度。今年前6個月,一拖采購環節實現外部收入59761萬元,同比增長106.25%,僅代理采購業務創利1000萬元,集團公司銷售和采購物資總量的65%已統一實施物流管理。
隨著一拖工業園、中試基地、東北現代農業裝備基地等項目建設的陸續啟動,中國一拖的核心能力將進一步增強。
2008年2月20日,國務院國資委正式批準了國機集團與中國一拖的重組方案,企業新的發展目標是建成世界知名、中國**大的農業與工程機械領域的科工貿企業集團。
對中國一拖來說,這是一次新的發展機遇,也是一次更為嚴峻的考驗,如何在轉型中重新打造“東方紅”,實現企業新一輪“大解放、大變革、大跨越”,是一拖人面臨的又一項艱巨任務。
更多公司信息,請訪問: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
- 游客發布于2022-03-22 15:29東方紅280現在還生產嗎? --來自農機通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