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湘潭縣鄉鎮農機站建設與分析
湘潭縣鄉鎮農機站建設與分析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加快農機化的發展,必須要有農機服務體系的強力支持。基層鄉鎮農機站的建設是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完善服務體系建設的基礎工作。**近,我們對湘潭縣鄉鎮農機站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
一、鄉鎮站建設現狀
(一)有比較完整的管理網絡
湘潭縣有21個鄉鎮,人口110多萬,農機總動力達到129萬千瓦,農機經營收入達10億元。各鄉鎮都設有鄉鎮農機站1個,區域性合署辦公12處,在編人員164人,從事農機管理公益性崗位人員45人,平均每個鄉鎮有2個專職管理人員,其它人員分流從事經營性工作,自負盈虧。
我縣鄉鎮農機站人、財、物、業務隸屬縣農機局垂直管理,黨務、社會性工作由轄區鄉鎮政府管理,管理模式是條塊結合、以條為主,縣有專業主管的農機局,鄉鎮有專職管理的農機站,村有農機協會、專業組織,形成了以縣為中心、鄉鎮為紐帶、村為基礎的服務管理網絡,強化農機管理部門的聯動和合力機制,切實杜絕了有編有人不專職的問題,增強了服務功能。
(二)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責任體系和考評機制
為進一步抓好工作制定與落實,確保工作任務的完成,縣局制定了《湘潭縣鄉鎮農機站工作目標考核辦法》,從基礎工作、農機安全、科教推廣、市場管理等六個方面采用100分制考核,明確任務,強化責任;定期進行檢查、推動、考評,建立管理、考核、監督機制;列入年終績效考核獎懲兌現,形成激勵機制,調動了鄉鎮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政府重視,加大財政保障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機化的發展,并列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議事日程,多次召開專題研究會,在鄉鎮農機站的機構設置、人員編制、工作經費上給予一定的保障,明確鄉鎮農機站公益性服務定位,實行差額財政撥款,年撥款200萬元,達到必要經費的60%。近兩年,自籌資金80萬,輔以財政撥款,先后對河口站進行重建,對5個站進行修善,各站都配備電腦、打印機、工作用車,為他們提供良好的辦公條件。同時,鄉鎮站財務管理由局設立核算中心,資金統一調配管理,確保資金用在刀刃上。
(四)加強職能建設,強化服務手段
自2007年底,農機監理部分職能移交公安交警,道路交通執法權取消后,農機站職能重點定位農機推廣、科教、安全監管,以管理和服務為主,以管理促服務,以服務寓管理之中,在強化服務手段上下功夫。首先是加強思想教育,轉變服務觀念。二是加強學習培訓,提高服務水平。近兩年,先后選送46人次到省局參加監理培訓,到縣參加法規培訓,分別取得機車檢驗員、考試員、監理員、執法員資格證;組織8期安全監理、辦公自動化、收割機、插秧機推廣、技術維護、農機與農藝結合等業務培訓,提高依法辦事能力。三是規范管理,提升服務效能。在鄉鎮站基層服務窗口開展政風行風評議和“創先爭優”活動,樹立農機部門良好形象。積極培育和扶持農機大戶和農機專業合作組織,促進土地流轉和農機規模經營,提高農機效益。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1.經費嚴重不足。鄉鎮農機站承擔著組織管理、農機推廣、安全生產、科教培訓、信息統計、農機抗災救災、扶持農機專業組織、跨區作業等都不能收費的大量公益性農機事業,每年僅依靠財政給予一定的人頭經費投入,那只是杯水車薪。目前,鄉鎮農機站缺乏必要的農機推廣設施和安全檢驗設備,特別是農機購置補貼惠農政策的推出,我縣農機購置補貼機具年達到15000多臺,需要逐臺上門核查,工作量大。雖然國家有規定,省市縣財政要下撥購置補貼配套經費和工作經費,實際上只是象征性撥付十多萬,占實際使用的20%左右,差額太大。經費困難嚴重制約鄉鎮農機站職能的發揮。
2.鄉鎮農機站管理人員綜合素質亟待提高,農機化發展后勁不足。多年來,由于資金、人員編制問題,沒有新增專業技術人員,僅只增加安置幾個退伍軍人,隊伍出現斷層、老化現象。
3.體制不順,包袱偏重。因歷史原因,我縣鄉鎮農機站人員多,但實際從事公益性管理崗位的人員只有28%,其它從事經營性崗位或自謀職業人員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低生活保障費均由站里負擔,造成“用錢養兵、無錢打仗”的局面。
三、加強鄉鎮農機站建設的建議
1.進一步深化鄉鎮農機站的機構改革。理順關系,明確職能,創新管理,將公益性和經營性職能分離,保障公益性職能的人員編制,工資、經費按縣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同編同類人員對待,經營性崗位人員,采用企業改制辦法或市場化方式一次性妥善分流和安置。
2.創新農機化投入機制,健全農機化扶持政策。圍繞新機具新技術推廣項目、農機購置補貼實施,鄉鎮農機站建設應由國家投資或撥付事業費,國家和地方用于農產品示范基地建設和農業開發的資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發展農機化。同時要充分利用和依靠政策、法規,在農貸、稅收、油料等供應方面,為農機化發展提供各種優惠,以確保農機化發展有寬松的社會環境。
3.加強鄉鎮農機站隊伍建設。加大對農機推廣、培訓、管理等知識更新的培訓力度。省、市、縣要逐年建立制度,迅速提高基層專業人員知識更新步伐,同時推進人才引進和激勵機制,讓能者上,鼓勵和引導有專業管理技術的開拓型、實干型、技術型人才到鄉鎮站工作,形成強有力的骨干隊伍,調整和淘汰部分不適應專業管理的人員。
4.創新鄉鎮農機站服務體系。提高縣級、強化鄉鎮、發展村級管理機構,切實加強鄉鎮站中間環節建設,提高服務能力,從農戶**急需的農機服務項目入手,由農業糧食生產機械化的單項逐步擴大到農業綜合服務,將所擔負的農機化技術、機具推廣、科教培訓、農機具維修、市場管理、安全監管等職能融進農機化工作之中。
5.拓展鄉鎮農機站服務領域。積極扶植發展多形式的農機協會、農機專業合作組織、農機大戶,形成農機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按照農機產業化經營的要求,上聯農業龍頭企業,下聯產業園區、特色基地和農戶,整合資源,形成規模經營;加快農機科技成果向生產領域轉化,達到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