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全國農機化科技創新與推廣行動方案
全國農機化科技創新與推廣行動方案
為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根據農業部《全國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方案》的部署,制定農機化科技創新與推廣行動方案如下。
一、總體思路
農機化科技創新和推廣的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一個中心,即建設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加強兩個融合,即農機與農藝融合、農機化與信息化融合;促進“三化”,即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和生產經營信息化,增強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突出四個著力,即著力推廣三型技術、著力培育三個主體、著力建設三支隊伍,著力完善三個機制;全面提升科技支撐和服務能力,促進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
二、主要任務
(一)圍繞滿足農業生產實際需求,著力加快“三型”農機化裝備技術研發推廣。立足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和建設現代農業需求,大力研發推廣增產增效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機化技術。
(二)圍繞提高農機化技術應用水平,著力抓好三個主體建設。提高農機化技術到位率,關鍵要解決**后一公里、**后一道坎問題,重點要加強基層推廣機構、農機服務組織、示范基地等三個技術轉化應用主體建設。
(三)圍繞提高農機化從業人員素質能力,著力加強三支人才隊伍建設。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有計劃、分層次、多渠道開展農機教育培訓工作,重點打造農機化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實用人才三支人才隊伍。
(四)圍繞增強農機化科技創新及服務活力,著力推進三個機制建設。要完善聯合協作機制,推進農機科研、農機企業、農機推廣、農機鑒定、安全監理、農業技術研究推廣等單位和相關專家聯合協作。要完善政策激勵機制,通過合理確定支持推廣農機產品目錄范圍、補貼標準等措施,對符合農機化發展方向,具有較大市場潛力的新技術新產品重點扶持。要完善評價考核機制,改革農機化科技類項目立項評價機制。
三、重點活動
(一)加強農機農藝融合示范
開展農機農藝融合系列研討活動,提出油菜、棉花、馬鈴薯等作物機械化技術指導意見。舉辦南方丘陵山區機械化技術論壇,促進農機化區域協調發展。推進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區建設,在首批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甘蔗、薯類6大作物54個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區基礎上,引導各類科技項目研發的新技術新裝備在示范區進行集成和示范。擴大示范區建設數量,創建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加強技術指導,依托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農機化技術推廣體系和農機化科研教學單位,指導開展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區建設,提升示范區建設質量,增強示范帶動能力。組織開展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建設交流活動,完善農機與農藝相互適應的機械作業規范和農藝標準。
(二)推進農機化科技創新
一是培養科技人才。推進農機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構建布局合理、門類齊全、結構優化的農業工程與裝備科研創新團隊,加快農機化科研杰出人才培養。二是建設創新平臺。加快農機化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充分發揮科研平臺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三是明確創新方向。召開農業部科技委農業工程與裝備組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座談會,強化科技創新頂層設計,建立健全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的科研機制和項目庫。四是突出創新重點。推進主要農作物機械化共性技術、關鍵環節機械化技術、設施園藝、健康養殖裝備技術研究,進一步完善機械化生產技術體系。建立農業工程與裝備科研信息互動平臺,促進技術展示交流。
(三)推廣農機化先進技術
圍繞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和現代農業需求,大力研發推廣增產增效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機化技術。2012年主推農機化18項技術,重點抓好:一是保護性耕作技術。力爭2012年推廣面積突破1億畝,免耕播種、秸稈還田面積分別比上年新增3000萬畝和4000萬畝,促進糧食增產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二是節水灌溉技術。通過開展噴滴灌農業裝備選型鑒定工作,完善不同作物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模式,擴大噴滴灌農業裝備補貼種類和范圍,力爭2012年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推廣工作取得新突破,新增面積2000萬畝以上。三是“兩深一精”技術。加快推廣普及深松、化肥深施、精量播種技術,新增深松面積2000萬畝、化肥深施1500萬畝、精量播種2000萬畝,努力提高小麥、玉米、水稻生產的科技含量。四是薄弱環節機械化技術。重點推進棉花、甘蔗、茶葉、設施農業和養殖業機械化,在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取得明顯進展。
(四)培訓農機化實用人才
深入開展農機化教育培訓大行動。開展重要農時農機化技術推廣行動,舉辦全國春耕、“三夏”“三秋”農機化生產技術、保護性耕作技術、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重點市縣農機局長等培訓活動,加快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生產技術推廣應用。采取全系統聯動的方式,發揮農機鑒定、推廣、教育培訓、農機科研、農機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多方優勢,利用冬春農閑季節,多渠道、多形式開展農機化技術培訓工作。全年爭取完成農機化技術人員培訓80萬人次以上,培訓農機操作、維修等人員450萬人次,其中培訓新購機農民100萬人次以上。做好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農機化繼續教育培訓委員會工作,制作開發農機化教育培訓教材、教具和音像資料等,開展系統師資教育培訓活動,推動農機科技人才知識更新,提升業務素質和綜合能力。加強農機試驗鑒定行業技術人員的培訓考核。
(五)開展農機化科技下鄉入戶
一是開展大聯合、大協作。鼓勵農機科研院所、高等學校農機工程專業、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農機崗位專家與全國農機化示范區、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區、設施農業技術與裝備示范基地、農機專業合作社開展“結對”活動,建立農業工程與裝備試驗示范基地,強化新技術、新機具在示范縣和合作社的推廣應用。二是強化公益性服務。充分發揮農機化技術推廣機構的主體作用,分層次制定本區域主推技術方案,遴選農機農藝融合程度高、簡化實用的農機化技術,按農時季節、分作物品種,通過科技手冊、技術明白紙、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等多種形式,開展技術進村入戶、科技下鄉活動。三是舉辦農機化科技成果展示活動。展示黨的十六大以來農機化科研開發成果,大力宣傳我國農機化科研取得的突出成就和成功模式。舉辦農機化新技術新裝備展覽活動,促進科研院所、推廣部門與制造企業有效對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六)提升農機化質量
加強農機產品質量監督,完善質量管理手段,為提高作業質量奠定基礎。開展在用農機產品質量調查和補貼機具質量督導,促進產品性能改進和質量提高。推進作業標準與規范的制修訂,完善農機作業質量管理手段,提升農機作業質量水平。支持各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技能競賽活動,提高農機操作人員技能。組織開展聯合收割機生產企業維修能力評定,做好農機質量投訴受理和協調處理工作,維護農民合法權益。
(七)增強農機化科技支撐能力
一是改善創新條件。加強農機化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技條件能力建設,增加農機化科技示范基地建設投入。二是完善工作機制。加強農業工程與裝備領域專家和基層農機化技術推廣機構有效對接。三是增強推廣能力。提出進一步加強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的意見和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機構建設規范,開展農機化技術推廣系統規范建設和能力提升行動,改善基層推廣機構技術裝備條件。四是加強制度建設。加強農機化技術推廣機構制度建設,探索建立省、縣級農機化技術推廣首席專家制度,發展村級農機化技術推廣員隊伍,全面推進農機化技術推廣責任制、人員聘用制、考評考核制和學習培訓制度建設。制修訂一批生產急需的農機產品試驗鑒定大綱,提升全國農機試驗鑒定能力。
四、進度安排
第一階段:2012年1-2月,制定《全國農機化科技創新與推廣行動方案》。3月上旬,結合全國春耕生產農機手培訓和農機化科技下鄉活動,舉辦農機化科技創新與推廣行動啟動儀式,部署全國農機化科技創新與推廣工作。
第二階段:2012年3-11月,全面組織實施階段。組織開展全國性和地方重點活動;按季度報送重點工作開展情況;培育典型,做好信息宣傳工作。
第三階段:2012年12月,進行全年工作總結。12月15日前,各省(市、區)農機化主管部門將2012全國農機化科技創新與推廣行動總結材料報送到農業部農機化管理司。
五、有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要把農機化科技創新與推廣行動作為今年農機化一項重要工作,提上議事日程,精心組織,周密部署。按照方案要求,結合本地實際,明確工作重點和具體措施,責任到人,扎實做好農機化科技創新與推廣的各項工作。引導、鼓勵和支持各有關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推廣機構和農機制造企業參與農機化科技創新與推廣行動。
(二)創新工作機制
加強產學研推結合,創新農機化科技促進工作機制。開展農機化科研立項、管理、成果評價、轉化機制創新和新技術新機具推廣方式創新,通過全面創新,不斷總結經驗,完善管理制度,推動農機化科技創新與推廣作持續有效開展。
(三)推動措施落實
各地要按照農機化科技創新與推廣行動的統一部署,抓好各項措施的落實,組織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重點行動。要以農機化科技創新與推廣行動為契機,多方面爭取支持,加大經費投入,保障農機化科技創新與推廣行動取得明顯成效。
(四)加強宣傳引導
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加大對農機化科技創新與推廣工作的宣傳力度。中國農機化導報、農機化信息網和農機推廣網要設置專欄,及時反映基層典型材料和先進事跡,反映農民對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的需求。認真總結農機化科技創新與推廣行動的成效和經驗,樹立典型,大力宣傳在農機化科技促進行動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單位和個人,為農機化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