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角逐高端農機市場 一拖如何贏得突圍關鍵一戰?
角逐高端農機市場 一拖如何贏得突圍關鍵一戰?
“一拖推出動力換擋拖拉機后,不少國外同類產品立馬大幅降價30%以上。”
中國一拖的利劍尚未完全出鞘,跨國巨頭們就隱約的感到了壓力。
這壓力源于一拖動力換擋技術的突破。在過去二十年間,這一技術一直掌握在跨國巨頭的手里。憑此,他們可以牢牢占據高端農機產品的利潤塔頂。更為重要的是,大多數中國本土企業用購買零部件、組裝整機的方式永遠威脅不到他們;一些稍微有追求的企業用傳統的拆卸、測繪的方式也不可能研發出“機電液一體化”的動力換擋技術。
如今,伴隨著這項技術的突破,他們或許會感到困惑,中國一拖,這個他們在中國**強勁的對手,是如何在短短幾年之內就做到這一切的?但他們應該已然明白,在中國,高端農機的暴利時代就要結束了。
這是一項怎樣的技術?
不就是換擋技術嘛,有什么難的,竟然還被跨國巨頭拉開了20多年?有人如此質疑道。這一質疑聽起來似乎也有道理,從操作的角度來看,動力換擋技術是相對于機械換擋來說的,有點像汽車的手動擋和自動擋,但似乎也沒聽說汽車的自動擋技術有多么難。可是,他們不知道的是,拖拉機動力換擋技術是一整套智能化電液控制技術,需要企業一整套技術、工藝的支撐。
那么,動力換擋技術的難點和優勢究竟體現在哪里呢?
在農業裝備里,拖拉機從來不是單兵作戰,它往往要和耕作、收獲、播種等各種配套的農機具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作業機組后方能完成各種不同的生產作業項目。不似汽車,不僅不用在上面搭載其它機具,總體來說還都是在常規道路上行走。可是,拖拉機就不同了,針對不同的農作物和農藝,要結合不同的農機具,它的作業環境也因此復雜多樣。一句話,水田、旱田,收獲、播種,平原、丘陵,各不相同。
在過去,中國本土企業生產的拖拉機都是使用的機械換擋,即駕駛員要不停的踩離合、掛擋、松離合。對于汽車來說,許多愛好者,特別是男性愛好者可能更傾向于手動的機械換擋,這樣看起來似乎更“Man”一些。可是,對于拖拉機,一種用于生產的工業品來說,傳統的機械換擋卻有著莫大的局限。
在現代農村生活過的人可能會經常見到下面一幅畫面:烈日炎炎下,大塊的土地在等待耕作,為趕農時,駕駛員需要“連軸轉”,但駕駛員在操作拖拉機轉向、換擋的同時,往往還要調節拖拉機上搭載的農機具。很多時候,由于擋位的不細致,駕駛員很難調整到位,田地里總是會留下一些地頭、死角。為此,駕駛員常常被迫返工,為那些地頭、死角折騰個不休,耗油、耗時、耗力,惹人生氣。
動力換擋技術卻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外面陽光暴曬,駕駛員只要安坐在裝有空調的駕駛室里,操控好幾個按鈕就可以了。不需要踩離合,不需要下地調整農機具,因為有了智能化控制的設備,駕駛員很輕易的就能調節到位,地頭、死角全消失。舒適、簡捷、輕松、省油、效率高。據介紹,搭載了自主知識產權動力換擋技術的東方紅拖拉機,與目前國內相同馬力段的機械換擋拖拉機相比,平均節能30%,作業效率可提升40%。
當一拖推出自己的動力換擋拖拉機后,不少用戶私底下都熱情的對一拖董事長趙剡水說:“真是太感謝了!一拖推出動力換擋拖拉機后,不少國外同類產品立馬大幅降價30%以上。”《中國機電工業》了解到,在一次黑龍江的210馬力拖拉機招標上,一拖參與競爭后,某國外品牌的210馬力拖拉機報價為一臺59.5萬元,而在一拖參與競標前,同樣的產品報價高達90萬元!
對于跨國巨頭們來說,某一類產品降價30%無非是犧牲點利潤,拿約翰迪爾來說,其2012年凈利潤為32億美元,比中國本土所有農機企業利潤總和還多。他們需要憂慮的或許是,在動力換擋技術獲得突破的背后,很有可能意味著這家實現突破的中國企業在技術研發上正在追趕上來!
明白了動力換擋技術的原理和難度,就會知道,跨國企業們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
所謂動力換擋技術,用專業術語來說,就是通過電液控制系統實現傳動器的不間斷換擋、換向操作。雖然名叫動力換擋技術,但其背后的核心技術卻有三項,分別是電控動力換擋傳動系技術、電控高壓共軌發動機技術、液壓系統閉心負荷傳感技術。
傳統上,就像機械行業不少企業經常做的那樣,中國部分農機企業往往也是通過購買外國農機、拆開、測繪的方式來做研發。在機械換擋時代,在農機的上一輪技術里,這樣做還行得通,不失為一種高效的追趕策略。然而,新一代農機技術以“機電液一體化”為特征,根本無法通過測繪來模仿。
多年以前,一拖人已經有了危機意識。雖說東方紅牌拖拉機在中國廣大農村有著較高的美譽度,企業技術能力也有著深厚的積淀。可是,時過境遷,如今約翰迪爾、凱斯紐荷蘭、久保田等世界農機巨頭皆進入中國市場,如若視而不見就是夜郎自大。更為重要的是,在下一代技術里,當傳統的“測繪”研發方式不再有效、跨國巨頭又不會將**先進的技術轉讓給你,中國一拖該憑何立足于江湖?
高端突圍
環顧左右,回望歷史,曾經的天拖、上拖無不在一輪輪技術進步中“銷聲匿跡”。一拖人很清楚地看到,如果不能擺脫慣性,像很多企業那樣患上“路徑依賴”的毛病,一拖不但永遠無法像自己的愿景所描述的那樣,成為“卓越的全球農業裝備供應商”,甚至還有可能被邊緣化。
一拖董事長趙剡水表示,要想在技術上進一步縮小與國外巨頭之間的距離,一拖就不能像眾多企業那樣盲目的上規模和多元化。
技術的進步需要人才的支撐,幸運的是,一拖有著讓國內同行艷羨、讓跨國巨頭忌憚的農機技術人才。
在洛陽市,一拖廠區的旁邊,現在還矗立著一棟名為“友誼賓館”的建筑。計劃經濟時代,一大批蘇聯老專家曾經住在那里;在一拖的廠區內,有著好幾棟紅色磚頭赫然在外、歷久彌新的大樓,那批蘇聯專家就曾在那里為一拖工作。
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農機部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技術引進。當時,國家引進拖拉機技術的圖紙“一卡車、一卡車的進入了洛陽拖拉機研究所”,“這些圖紙有的已經被翻譯、不少零部件已經開始試制,這對我們非常重要”。后來,洛陽拖拉機研究所加入了一拖的大家庭,一拖的人才庫更加充實了。
有了上述這些積累,可以說,在技術領域,一拖始終是中國農機行業的“領頭羊”。趙剡水知道,多年積累的技術團隊,是一拖**大的財富,也是一拖追趕跨國巨頭腳步的重要保障。他需要做的就是,構建一套好的研發制度,讓這些人才盡情發光發熱。
對于一拖來說,經過數十年的持續消化吸收和創新,已經初步形成了以整機產品技術為平臺,以“東方紅”柴油機、變速箱、車橋、覆蓋件等關鍵要素為鏈條的大輪拖“黃金產業鏈”。趙剡水思索的是,一拖既然有這么好的技術和制造平臺,能否和國外不同的企業聯合研發以及并購,然后通過自己的集成來實現大的突破呢?
于是,尚在2007年,中國一拖就開始著手整合全球技術資源,尋求與歐美等國先進研發機構的技術合作,實施推進“PST(動力換擋)項目”。
一拖找到了奧地利一家著名的研發公司開發動力換擋技術,研發模式采取了“以我為主,聯合開發”的新模式。在整個研發過程中,雙方分工合作,知識產權歸一拖所有。值得一提的是,一拖會派駐大量的本土人才前往對方的實驗室一起設計和研發。
在這個過程中,趙剡水強調的是,要培養出一大批人才來。“項目立項后,我們就要求研發小組必須是混合編隊,一拖的技術人員要占到一定的比例。不僅如此,還必須保障一拖的人在國外實驗室和他們一起工作的時間。”
“我們的人天天泡在他們的實驗室里,看他們是如何設計、調整和修改。國外的研發注重流程和制度,我們的人跟幾輪也就跟上了。”趙剡水如是說。
2010年10月,就在一拖突破技術瓶頸后不久,他們得到了這樣一個消息:位于法國的一家生產動力換擋傳動系的公司處于“破產保護”階段,準備拍賣。
趙剡水對此非常關注,他知道,從實驗室的技術突破到**終商品化是一個巨大的門檻,而此時此刻,一個縮短商品化時間的機會正擺在一拖面前。
經過艱苦的談判,**后一拖成功完成了收購。
這是中國農機海外并購的第一案例。后來一拖在內部做了一個“回頭看”。“如果我們自己做,要多花3~5年時間。按照我們集成創新的模式,如果當年不并購,現在多半還會去找它,如果它被競爭對手并購了,我們還要找另一家。”趙剡水表示。
雖然收購法國公司前,通過聯合研發的模式,一拖已經掌握了動力換擋傳動系的制造和工藝技術。可是,要想把新收購的法國公司技術轉化成**終商品,一拖還有兩個關鍵的技術沒有掌握:法國公司傳動系產品的TCU技術以及柴油機的ECU技術。于是,一鼓作氣,一拖又組織資源和力量突破了這兩項技術。**終,一拖在動力換擋拖拉機方面,形成了可以覆蓋90到300馬力的三個產品平臺。
就此,擺在動力換擋技術面前的障礙已經全部被掃清。隨著自主知識產權的動力換擋拖拉機如期量產,一拖干脆利落的贏得了高端農機技術突圍的關鍵一戰!
創新,不止于技術
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謝德蓀有一本名叫《源創新》的暢銷書。書中指出,基于產品技術方面的創新是“流創新”;基于創造新價值、開拓新市場、構建新生態系統的創新是“源創新”。而后者有時候要比前者重要的多。
一拖在核心技術方面實現突破的同時,從未停止對“源創新”的思索。趙剡水說,他的腦海中時時會閃現這樣一幅畫面:一個中國的農場主帶著相關文件找到一拖,告訴自己有多少地,過去幾年種了什么作物,收成如何。一拖的農業專家會通過分析國內外期貨、現貨市場的情況,告訴農場主明年應該種什么作物,并為其備好各類綜合解決方案的套餐。農場主選擇一款后,一拖迅速組織人員為他裝機、調試,送貨上門。
沒錯,就像很多優秀企業那樣,一拖也在從銷售單一產品向提供綜合解決方案轉型。除此之外,為了能更好的服務用戶,它還想在整條產業鏈的關系上有所創新。
做過企業的人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末端生產企業迫于市場壓力要求降價,沿著單向的產業鏈,配件的采購價格也因此一層層被壓低,當到達**上端企業時,采購價格甚至有可能低于它的成本。
趙剡水思索的是:“傳統的價值鏈都是單向的,一有個風吹草動就會不穩定。我們想要做的就是將一條條單向的價值鏈打造成立體的、能蓄勢蓄水的蜂窩狀體系,大家互為客戶,一刀斬不斷,哪怕有大的意外也不會擊垮企業。”據介紹,一拖已經開始進行這方面的嘗試。
“做企業需要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做下去。”趙剡水對《中國機電工業》說,“一拖的當務之急還是技術、產品和工藝的持續升級,當然也會力爭在商業模式上有所創新,爭取早日成為卓越的全球農業裝備供應商。”
更多公司信息,請訪問: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