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連續十年增長 技術創新將成為發展關鍵
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連續十年增長 技術創新將成為發展關鍵
2004年,我國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率為34.3%……2013年,這一數字激增近60%。
2004年,我國農機工業年產值為779.78億元……2013年,這一數字上升到3571.58億元。
自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公布實施以來,10年間,我國農業機械化以每年20%的速率飛速增長。可以說,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已進入嶄新領域。面對一個擁有千年傳統農耕歷史的國家來說,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的趨勢和格局已經形成。
就此,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會長陳志,就我國農機發展格局、未來走向進行相關探討。
10年成績喜人
2013年,全國規模以上農機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571.58億元,同比增長16.31%,高于全國機械行業13.84%的增速。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會長陳志認為,高增速主要得益于兩個方面:一方面,目前我國農村呈現出“空心化”現象,即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普遍外出打工,農村剩余勞動力主要以婦女、兒童和年老者為主。在此條件下,從事農業勞作急需機械產品的幫助,由此拉動農村內在需求。另一方面體現在國家政策的強力支持上。從2003年起,我國正式實施農機購機補貼政策。2013年補貼資金達到了217億元,預計今年補貼資金將會繼續增長。“政策的強力推動是10年來農機化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陳志說。
銷售額方面,我國農機銷售額占據了全球農機銷售額的40%。而早在2011年,我國就已成為了全球農機制造大國。銷量的背后質量也有所提升。陳志表示,近幾年來我國農機企業立足自身,強推質量,已有效地改變了我國農機制造“假大粗”的局面,“但是仍應看到,我們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依舊很大。因此,要求國內農機制造企業狠抓產品質量,努力提高自身工藝水平。”陳志說。
創新:行業發展的氧氣
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本土農機制造企業的發展也引人關注。
2013年農機制造業累計完成進出口總額98.72億美元,同比增長4.3%,而同期機械工業增幅為1.88%。出口方面,農機工業出口總額達到76.86億美元,增幅5.41%,“本土制造”發展勢頭迅猛。
“以農機典型產品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為例。這兩類產品,本土制造占據了主導地位,具有一定的競爭力,比如我國的拖拉機出口,在世界市場占有一定比例。”陳志在談到我國農機制造企業優勢時說。
他認為,中國一拖、福田雷沃重工、常州東風等國內大型拖拉機制造廠商在整個產業占有較為明顯的優勢。優勢的來源并不僅是產品裝配速度、產品生產效率等方面,“對于企業和整個行業來說,企業的核心技術開發、核心零部件的生產能力才是**終關鍵。”陳志指出。
而縱觀目前我國農機產品市場,我國生產的一般類農機產品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例如收割機。而在大型高端農機方面,國外著名品牌仍舊把握優勢,優勢的重點仍在技術創新。“以拖拉機為例,拖拉機生產企業要具備發動機、變速箱、驅動橋的強大生產能力,這種核心技術必須要掌握,才能在市場立足腳跟。”陳志說。
本土的農機制造企業要“爭氣”。而“爭氣”的點,第一個就是技術的創新。眾所周知,創新決定了一個民族未來的發展,對于農機企業、行業來說,技術的創新能夠使企業占據制高點,引領行業的發展,同時通過技術的創新,能夠帶來較為明顯的收益。第二個點則是解決技術來源問題,“我國整個工業系統均有技術來源的問題,農機行業也不能避免。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各行各業的技術,大部分都來自于國外,主要有國外技術引進、與國外進行技術合作等。”陳志說。
而技術引進在以往較為容易,不過隨著我國農機技術的快速發展,繼續通過購買的形式引進技術較為困難。因此,目前如何進行技術創新、如何解決技術來源成為了行業內重點探討的點。
未來發展:政策與創新一個都不能少
“相較于國外品牌,我國農機制造企業的產品具有較強的優勢。”陳志說。優勢主要來自于性價比和實用性。但是,性價比和實用性并不能永遠支撐行業發展,從目前來看,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以及農機制造水平與發達國家農機水平相比,差距較為明顯。“我們(本土與國外品牌)之間的差距不是單個點的差距,而是整體上的差距。”陳志在評價我國農機發展水平時說。
因此,如何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如何提高產品質量效率,成為了業內的重點。在陳志看來,農機制造企業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將創新能力的培育,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中**關鍵的要素來看待。
其次,他倡議國家應該大力支持民族工業,使農機工業自主化發展。“支持并不簡單體現在購機補貼一個方面,更應該體現在支持農機企業的技術創新上。”陳志說。如此兩方面作用,才能夠從根本上推動我國農機工業的發展。
另外在我國農機制造領域,規模企業達到了2000余家,其中大部分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分散的結構不利于行業的全面發展。因此,優化行業結構、培育龍頭企業也是目前亟須落實的重要方面。
“農機行業的轉型升級非常迫切。”陳志說。從行業發展環境看,農機制造業中的小型企業缺少技術創新,為求生存只能進行同質化競爭,從而造成產能過剩、產品質量難保、惡性競爭的局面。
他建議,國家層面的技術改造應傾斜于行內的大型企業,集中資金向其投放,連續的支持使企業盡快形成龍頭地位,進而形成創新能力,為行業服務。
可喜的是,目前行業中的一些龍頭企業、大型企業已經著力從自身情況出發,嘗試從不同層面進行轉型升級。
另外作為行業協會,近幾年來中國農機工業協會一直推行行業信用體系的建設,重點關注核心零部件(基礎零部件)的質量提升和品質保障。協會于2011年成立了農機零部件行業分會,目的就是為了監督、監管農機產品的核心零部件的質量,引導零部件生產企業造精品,推出龍頭企業、評選優質產品,引導零部件生產企業向高品質方向發展。“我們還著重推出數字化制造,將類似激光切割、焊接機器人等設備運用至農機產品的制造中,以高科技制造高科技。”陳志說。
李克強總理曾提出:“要把中國人的飯碗端在自己手里。”怎么端?如何端?就是需要農業機械化的不斷發展,利用機器作業提高生產率,能夠使農業生產得到保證,進而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用機械替代人力、畜力的趨勢不可逆,是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主要標志,因此要更加注重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陳志說。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