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甜蜜產業的農機之困 甘蔗機械化徘徊不前?
甜蜜產業的農機之困 甘蔗機械化徘徊不前?
甜蜜產業的農機之困
5月,1600多萬畝甘蔗染綠廣西大地。這綠色對全區2000多萬蔗農來說,既意味著新一年的甜美生活,也意味著又一年難以擺脫的苦惱:到了收割季節,人工收割是件很犯愁的事。
在我國農業總體機械化耕作水平大幅提高的背景下,甘蔗機械率為什么徘徊不前?
機收幾近空白
與其他農產品相比,種植甘蔗的特點不少:單位面積產量大,平均畝產能達4噸至5噸;收割勞動強度大,每人每天只能收割1噸左右;收割時間短,為避免滯留導致含糖量減少,甘蔗砍運收需在兩三天內完成;收獲時間由制糖企業決定,受企業產能、運輸調度等制約,蔗農只能等待企業收購通知。
這些特點,使甘蔗對機械化收割的要求更強。據廣西農機局統計,目前甘蔗砍收主要靠人力,2013年全區甘蔗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6.92%,但主要集中在耕地整地、開行、機種等環節,機收幾近空白。人工收獲成本比機收成本高,每天每人人工成本110元至120元,農忙時節甚至達到150元。再加上人工搬運等費用,每噸甘蔗僅砍收、搬運和裝車成本就達145元,占收購價格的三分之一以上。而機械收獲的成本約為每噸90元,效率更高。
不過,廣西農墾在甘蔗機械作業方面保持了領先。目前廣西墾區有大型甘蔗聯合收獲機械19臺套,金光農場的5萬多畝甘蔗基本實現了機械化作業,機收效率比人工提高300倍以上。
制約因素有多種
制約甘蔗機械化作業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基礎設施方面的原因。甘蔗機收對路網建設、灌溉渠道、地塊規劃等都有要求,現在廣西甘蔗田的基礎條件與機收要求有很大差距,比如,地塊小而分散、土地質量不高、規?;潭鹊偷?。廣西收獲服務公司的梁志剛經理說:“去年有的地塊機械收獲后損失率近20%,遠高于正常的5%損失率。”
其次是技術與政策方面的原因。在農機農藝融合上,蔗農傳統種植方式不適應機械化收割。武鳴縣農機局局長吳漢介紹,縣農機部門主推1.2米至1.4米等行距甘蔗種植模式,便于機收,但大多數蔗農仍遵循寬窄行種植的傳統模式。在農機購置補貼上,按照目前農機補貼政策,2013年廣西甘蔗收獲機單機補貼**高限額由20萬元提高到25萬元,但與動輒100多萬元的收獲機械價格相比,蔗農買不起,而社會組織想買卻沒補貼。
還有企業積極性不高的原因。國產甘蔗機械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很大,國內研制的甘蔗作業機械,實際使用時的適用性和可靠性都不夠。在加工方面,糖廠對機械化收割不積極。甘蔗機收存在扣雜、運輸、進槽等問題,含雜率高,影響了糖廠對機收的態度。
解困之路還很長
針對甘蔗機械化作業程度不高的現狀,廣西從2013年開展了“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區”建設工作,提出建設500萬畝優質糖料蔗基地的目標,今年試點建設50萬畝。為提高機械化水平,廣西通過“以獎代補”等政策激勵,鼓勵農民開展耕地整治。自治區出資對“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區”的縣市區機收作業進行補貼,其中整稈式收獲每畝補貼150元,切斷式收獲30元。
廣西農墾進一步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加大對蔗區路網、機耕道路、灌溉渠道改造上的投入。在加大土地整治力度的同時,還加強與制糖企業的溝通與協調,引導制糖企業建造甘蔗預處理系統,提高適應機收的技藝水平。
甘蔗機械化發展既是方向,也迫在眉睫。廣西農墾局局長劉剛認為,下一步要在提高土地規模化經營水平和農機農藝融合上下功夫,同時從國家政策層面要鼓勵企業加大對甘蔗生產機械的研發力度。對專用屬性較強的甘蔗收獲機,要適當放寬對補貼對象限制,鼓勵和支持農機社會化服務的開展。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