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調研組:加快推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
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調研組:加快推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
丘陵山區是我國糧食和特色農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也是貧困人口的集中地,主要分布在19個省(區、市)的1400余個縣(市、區),其耕地面積、農作物播種面積均占全國的1/3,涉及農業人口近3億人。農業機械化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村生產力的重要基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對于丘陵山區建設現代農業、推進脫貧攻堅、加快鄉村振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與平原地區仍有不小差距,是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所在。今年6月以來,按照農業農村部黨組有關部署,農機化司把加快推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列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調查研究、檢視整改的重要內容,與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42號)等有關工作結合起來,組織開展了專題調研。
近年推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部將推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擺上重要日程,先后召開首次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座談會、首次果菜茶生產機械化現場會,明確思路舉措,作出全面部署。有關省(區、市)農機化主管部門積極謀劃,創新工作,持續推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截至2018年底,丘陵山區省份農機總動力達到4.4億千瓦,比2012年增長21%;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49%,比2012年提升12個百分點,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和農業機械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有力支撐了丘陵山區現代農業建設、產業扶貧和農民增收致富。
(一)培植發展主體,強化引領帶動。農業農村部組織在丘陵山區創建一批全國農機合作社示范社。丘陵山區省份大力培育發展農機合作社等社會化服務組織,支持農業產業化企業應用示范農機化新技術新裝備,引領促進當地農業機械化發展。如貴州省2014年以來,每年開展省級農機合作社專業人才培訓,累計投入扶持資金11143余萬元,扶持建立農機專業合作社545個、農機抗旱救災服務隊145個。
(二)推進裝備研發,增加技術供給。“十二五”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累計投入5800萬元,支持丘陵山區適用機具技術研發。“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農機裝備”重大專項中,設立“丘陵山地拖拉機關鍵技術研究與整機開發”等3個項目,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支持開展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技術研究示范。同時,一些省市也加快推動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發,如浙江省發布了產品需求與科研導向目錄,并陸續安排了部分省級科技創新項目,支持引導科研單位和企業研發丘陵山區農機新產品等。
(三)推動改地適機,改善作業條件。重慶市率先提出開展丘陵山區地塊“宜機化”改造,推動農田地塊小并大、短并長、陡變平、彎變直和互聯互通,為大中型農機運用創造條件,2014年以來,共投入1.13億元專項資金用于新型經營主體30萬畝“宜機化”地塊改造獎補。農業農村部積極推廣重慶等地農田“宜機化”改造的經驗,引導各地加大丘陵山區土地“宜機化”整治力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相關標準滿足機械化作業。
(四)強化示范推廣,加快發展步伐。農業農村部在丘陵山區省份組織創建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98個,各地結合實際建設了一批示范縣鄉、示范基地,加強典型示范引路。如福建省2018年10個設區的市均建一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其他63個縣(市、區)各建設1個示范點,投入各類機具5000多臺套,舉辦各種示范推廣活動448場。各地在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中,充分考慮丘陵山區的需求,對補貼范圍內的機具實行應補盡補,同時積極支持部分丘陵山區省份開展農機新產品購置補貼試點工作,加大特色作物生產和養殖業所需新裝備推廣應用的支持力度。2012年以來,中央財政累計安排丘陵山區集中的19個省(區、市)農機購置補貼資金570億元,支持農戶購置機具2000萬臺套,有力推動了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
當前影響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困難問題
從調研情況看,丘陵山區隨著脫貧攻堅工作加快推進,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發展,農村勞動力加快轉移,農業各領域對機械化生產的依賴越來越明顯,需求越來越迫切。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雖然取得了積極進展,但總量不足、結構不優、質量不高。丘陵山區省份目前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不足50%,西南丘陵山區僅為29%,遠低于全國總體69%的水平,養殖業、農產品初加工等方面的機械化水平也不高,與農業、農村和廣大農民對機械化的迫切需要尚有不小差距。制約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因素主要有:
(一)地形地貌復雜,農機作業條件較差。丘陵山區地形復雜多變,山高坡陡、道路崎嶇、耕地條件差,如重慶市分布于丘陵山地的耕地面積占比達98%,貴州省的占比為92.5%。許多地塊細碎凌亂、坡多臺多埂多、形狀不規則,大中型農業機械多數難以通行及作業,機具進地難、作業難,是制約機械化發展的**大瓶頸。
(二)種養制度多樣,適用機具研發困難。丘陵山區種植作物品種較多,采用傳統的套作、間作等種植模式較普遍,農藝繁瑣,農業產業規模小且分散,所需要的農業機械化技術裝備多樣,機具研發需要攻克的難題多而復雜,令不少研發機構和農機企業望而卻步,許多產業所需的關鍵環節機具“無機可用”“無好機用”問題突出。已經開發的一些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所需的特殊、小眾機具也由于技術不夠成熟,標準滯后等原因,難以通過試驗鑒定進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
(三)投資效益較低,農機供需雙向乏力。供給方面,丘陵山區所需的農機品種多,市場規模批量少,售后服務成本高,加之研發難度大,農機企業積極性不足。需求方面,丘陵山區戶均耕地規模小,農機在小田塊內作業效率低、損耗大,加之農機作業的社會化、專業化程度相對較低,缺乏規模作業量,作業成本比較高,收益比較低,投資回報時間較長。據調查,丘陵山區農機投資回收期比平原地區長一倍以上,對農民和服務組織投資農機的積極性造成較大影響。
(四)支持力度不夠,技術服務能力薄弱。當前除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外,各級財政用于支持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項目和資金比較有限。如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需要大量的資金,但扶持力度不大。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技術示范、教育培訓、服務組織建設等方面的投入長期不足,大多數鄉鎮的農機化技術與管理人員缺乏,已有人員業務知識老化嚴重,許多地方缺少農機維修服務網點設施等,影響了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開展。
加快推動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思考建議
從調研的情況看,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積累了有益經驗,當前加快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的時機已經成熟。《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42號)對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目標任務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要乘勢而上,積極作為,加快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
(一)加力科技創新。一是開展丘陵山區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機械化技術及裝備需求目錄的調查發布工作,引導科研單位和企業研發制造適應特色作物生產、特產養殖需要的高效農機。二是積極爭取財政投入和項目支持,推動產學研推用密切結合,加快適宜當地產業需求的農機具研發推廣。三是發揮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作用,組織企業開展產業扶貧急需機具聯合攻關,制定相關標準,推進技術創新和產業化。四是大力推進丘陵山區農機專項鑒定工作,加快新產品的試驗鑒定、購置補貼步伐,促進創新成果轉化應用。
(二)加強機制創新。一是充分發揮國家和各省農業機械化發展協調推進機制作用,創新工作方式,取得財政、工信、科技、發展改革等部門支持,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加強農業農村部門內農機化與農田建設、種植、科技等各方面協作配合,構建推進農機農藝融合、農田農機配合的機制,推動農田建設和品種、栽培、養殖及產后加工等方面“宜機化”,促使良種、良法、良地、良機配套。三是積極構建公益性與經營性協調發展的推廣機制,探索公益性服務的多種實現形式,通過政府訂購、購買服務、招投標、定向委托等方式,引導多元社會力量參與到公益性技術推廣中來。
(三)加快政策創新。一是創新丘陵山區開展農田“宜機化”改造政策舉措,制定工作指引,開辟資金渠道,開展試點示范引導等。二是創新丘陵山區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支持方式,支持擴大丘陵山區適用機具補貼范圍,探索加快特色產業發展所需機具補貼的途徑。三是推動丘陵山區地方探索扶貧資金、涉農資金用于支持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路徑方式,積極推動設立農機作業補助、農機化新技術示范推廣等方面項目,支持農機服務組織通過跨區作業、訂單作業、農業生產托管等多種形式開展適度規模經營。四是推進丘陵山區農機化人才隊伍建設,開展農機化干部培訓和再教育,遴選培育一批農機推廣服務“土專家”,支持農機生產企業、農機合作社培養農機操作、維修等實用技能型人才,鼓勵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事農機作業服務,支持引導大中專畢業生等返鄉下鄉人員創辦領辦新型農機服務組織,選樹推介一批“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模式帶頭人和典型,為加快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 暫無評論